第3节 客观化和主观化
来源:《太极进化主义哲学》第7章 | 作者:段勇 | 发布时间: 2023-10-22 | 153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真理并不仅仅是有价值的客观化认识,还包括有价值的主观化认识。形而上学不是客观的认识,而是主观的意识,即完全是人主观设想出来的认识,但它有价值,因此可以成为真理。

主观化也是让人容易接受的条件。课堂上老师讲解知识的时候要用很多示意图,这些示意图都是对客观的知识做了主观化的加工。还有艺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。如果只讲大道理,那么人们很难接受。

2.2客观世界的主观化建设

客观化包括认识的客观化和实践的客观化,主观化包括认识的主观化和实践的主观化。在生产和生活中随处可见实践的主观化。实践都是为人服务的,都必须根据人的特点进行。工程人类学就是根据人的特点设计各种实验和生产工具。艺术作品也是实践主观化的结果。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仪式都不是真正的要满足人的实际需要,而是为了好看,是一种主观化的实践活动。人的很多行为模式、行为习惯和思想游戏都包含主观化的内容。

定义:客观世界的主观化建设就是人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,让客观世界发生对人有利的改变。

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化建设包括以下几种。

1)生产建设。例如建设公路、桥梁、工厂、住宅等。这些变化发生在客观世界,但能满足人的需要,让人感觉舒适、幸福。

2)艺术建设。例如,绘画把立体的客观事物改造成平面的图画。图画是客观事物,但与表现的客观事物不同,符合人的需要。一座大山几千米高,改造成图画之后只有不到一米,这种改造让人容易观赏,而且传神,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。再如,小说、电影把几年的事情压缩成几个小时。有时又把一瞬间的事情变成慢镜头,甚至永恒的瞬间。

3)科学建设。把具体事物变成抽象的理论,让人容易理解。

4)文化基因建设。把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事物记录下来,变成具体的文字、音像包括书籍、文献、照片、录音、录像、档案等。客观世界中过去的东西永远消失了,但经过主观化建设的客观事物可以留住过去。主观世界的事物会随着主体的死亡而消失,变成符号之后避免很快消失。人的消失和意识的消失都是客观的过程,但这种过程不符合人的需要,把意识变成符号避免很快消失可以满足人的主观需要。

5)设计未来。在客观世界里不存在未来,未来只存在于主观世界当中,或者存在于主观化的客观世界里。例如,设计一幢大楼。在大楼建成之前,这个大楼只存在于图纸上,这个图纸就是一个主观化的客观世界。图纸的作用是让人产生联想,看到图纸上的大楼就想到真实的大楼。图纸和大楼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,而联想是主观世界的变化,离开了联想图纸毫无作用,不能跑,不能吃。所以主观化的客观事物的价值不在客观世界里,而在主观世界里。

2.3绝对客观的真理没有价值

真理的价值既来自于真理的客观性,也来自于真理的主观性。绝对客观的真理没有价值。

首先,客观的具体认识价值很小。例如,我今天吃降压药以后,血压下降了,这是一个具体的客观事实,并不能说明这种降压药一定具有降压的作用。只有当我吃了很多天,发现这种降压药一直都能降血压,而且很多人也都有这种发现,然后医生对这些具体的事物进行归纳抽象,形成一种抽象的认识,这种抽象的认识才具有很大的价值。抽象的认识都是主观的,所以真理的价值来自于它的主观性。

其次,真理的价值来自于它与人的利益关系。例如,天文学家发现河外星系里某颗恒星发生了爆炸。即使这是完全真实的,是一个真理,这个真理对于我们的价值也不大。因为它与人类没有多大关系,不会影响我们的利益。相反,如果太阳黑子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爆发,那么这个发现就具有很大价值,因为它可能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。人的利益是主观的,所以真理的价值来自于它的主观性。

虚无主义对唯物主义进行了归谬,他们认为如果从客观存在出发,一切都是相对的,进步和倒退、正义和邪恶都没有标准了。地球的环境无所谓污染不污染,污染前和污染后的环境都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存在方式,没有本质变化。沙漠也是物质的一种存在状态,与良田没有本质区别。这种归谬暴露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弊端,有很大理论价值,但不能由此推论出客观世界不存在的结论。

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客观事实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。以实践为标准的意思就是看真理是否有用,是否有利于指导实践让人获利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认为“真理不是柏拉图所说的理念或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范型,真理之是否确为真理必须看观念和它能引起的实际效果是否相合”,因此“真理就包括了‘观念的有效性’”,“效用就成了考验真理的标准”。这些观点与罗蒂在《哲学和自然之镜》中提出的反柏拉图主义、反观念镜子说是一脉相承的。(理查德·罗蒂,2003:序8.)